寧小姐的2歲生日,就在一個低調又寧靜的氛圍中度過,當然還是不免俗有蛋糕、有唱歌、有禮物,不過就在家裡和家人淡淡的度過,不需要搞儀式跑趴,也是美好。
逢整歲生日,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,尤其對於成長旺盛期的幼兒來說,更是驚見許多的成長躍進,而對於寧小姐來說,【語言、如廁、自我意識、互動】是她邁入兩歲娃,最明顯的進步與不同,或許會覺得這小孩已經不似以前嬰兒期般好處理,不過一舉一動都很讓為父母者感受生命成長的喜悅。
<九官鳥。慢飛>
一歲時期的寧寶,始終話不多,除了四大天王(爺爺、阿嬤、把拔、馬麻)擴充到六大天王(阿姨、阿貝),始終是用她自創的寶寶手語、偶發的外星話與對應行動來證明-她懂得你說的每一句話。既然這方面的溝通訊號沒問題,我也不太擔心,遂也不把四面八方的關懷聲浪當作壓力了!
也很難記得是哪一天的事情,她突然看著你,指著自己,很小心、很努力的說「寧-寧-」,稚嫩生澀的咬字伴隨著還不擅運用舌頭的發音,不過已有9成辨識度,我壓制著心中的大驚喜,點點頭說「對,你是寧寧,是媽咪的寶貝。你好棒。」
爾後的每一天,都會從她口中聽到新鮮的辭彙,大多是兩個字的單字或疊詞,都有7成以上的精準,大人透過她當時的處境或肢體語言可以很快明白她的意思。這個行事小心謹慎的處女座孩子呀!原來妳一直在心裡反覆反覆的練習,妳不像其他的孩子,吱吱喳喳先做一隻三分樣的小九官鳥,一但說出口,就是讓人驚喜的幾分樣。現在的她,願意也會順著大人的話尾反覆學習,正式成為小九官鳥,看著她每天咿咿呀呀的說話,依舊一點一滴的小心進步著,原來孩子比手畫腳的瞬間也就這麼過去了,突然羨慕起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,可以領略這一切美好過程呀~~
不過,蜜月期也伴隨學習飛快而開始產生苦痛,有些時候她想說的話,讓我猜不出頭緒,或者是爺嬤台語教學或台灣國語的發音,讓人一時很難理解她的意思,沒耐性的幼兒情緒伴隨著有口難言的挫敗感,常常是大哭收場。
我會抱著她說「對不起,媽媽沒聽懂,妳慢慢說,再一次,我猜猜看」
反覆之後,幸運猜對就會換來她滿足的微笑,不然就要想辦法轉移猜錯的挫折嚎哭。
但是往往兩三天後就能得到解答,聽到她指著某個東西說出同樣的辭彙,終於茅塞頓開啦!不過她願意鼓起勇氣開口,也是值得鼓勵的啦!
<向尿布說再見>
打從一歲半開始,婆婆就開始漸進的引導寧寶進行戒尿布計畫,以當時寧小姐惜話如金的狀況,其實也是一個風險,相對的也有不少前輩朋友覺得,戒尿布操之過早,不過,寧小姐從嬰兒時代,每日大號就是用「希塞」的方式執行,直到寧寶成為難掌控的學步兒才停止,不過已經養成每日定時的便便習慣了。
坊間不少關於戒尿布、如廁訓練的專業書籍文章或媽媽分享格文可參考。甚至寶寶界的Jolin『巧虎DVD』也有相關的生活訓練節目。
寧寶的進程,說真的,時光也這麼咻一下就過去了,跟那些分享文章差不多。
從屎尿都驚喜的蜜月期,進入看到小馬桶就抓狂的反抗期,還有尿褲子跟尿在尿布裡傻傻分不清楚的混淆期,到現在懂得反應,會自己脫褲如廁,一切默默的上了軌道。
不過,我的心得是「如廁訓練」這東西,跟佛洛伊德所說的肛門期發展行為息息相關,「不苛責、不過度讚美、循序漸進的要求」都是重要的操作指標。
此外,尊重每個小孩的性格氣質,不要照書操課或一味複製他人的經驗,有些時候可能是小孩還沒有準備好,大人如果很粗暴的剝奪安全感,是很糟糕的行為。
說穿了,「孩子的如廁訓練」就是對父母照顧者的勤勞度、體力以及耐性容忍度訓練。如果你對於約莫每一小時就要問候小孩上廁所意願、帶他上廁所、擦拭清潔、洗手等沒有耐心,你更不可能承受訓練過程中頻繁出現的意外,例如小孩尿褲子、洗褲子、擦地等。
這些都是壓垮情緒的稻草,連我自己有時候都難免火急攻心,如果大人沒有良好的心理建設,反覆的抓狂,孩子得不到成就感只有恐懼,如廁訓練就是一場從地獄來的災難了!
不談過程,先來分享幾個寧小姐在戒尿布個人經驗中,發揮助益的好物吧!
【穩固止滑矮凳】:家裏不是蒙氏幼兒園,沒法提供為孩子打造的傢具空間,所以如果要上下便座或洗手,一張穩固止滑的矮凳是重要的幫手。
【便座+矮凳或便筒】:坊間有很多選擇,可以是便器、傳統的小紅筒或是架在成人馬桶上的便座,前提是讓孩子覺得方便不麻煩就好。
【寶寶如廁圖片】:對於進入反抗期的孩子,我搜尋了在使用同款便座或相似便座的寶寶如廁圖片,彩印護貝後貼在如廁區或是拿一張放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,偶而跟他聊聊說「你看!寶寶坐在自己的馬桶上尿尿唷。」強化她對坐馬桶上廁所的連結印象。
【好穿脫的棉質挫尿褲】:當然也是因為平日白天長時間的照顧者是婆婆,她覺得"學習褲"尿濕了難脫,不太愛用。加上正值酷熱的夏天,所以寧寶沒有穿學習褲,直接穿著市場買的台製5分棉褲。延展性佳又不緊束腰的薄棉褲子,透氣通風,尿濕了好脫換,也讓她想尿尿─→自行脫褲子─→坐上尿桶的程序可以快速順利完成,成就感加分,訓練也事半功倍喔!
【洗手樂趣】:許多起泡瓶式的洗手泡是孩子的歡樂來源。寧寶喜歡泡泡自然也愛上洗手,如廁之後的洗手時間,自然也是她最期待的時光。
還有,「勤洗手」真的是抵抗病毒入侵的最佳守門員,尤其在瘴癘環伺的夏天,可以遠離很多可能中獎而生病受苦的機會。
<我我我。我自己>
現在的她,充滿了許多意見與個人意識,堅持自己來、堅持她想要的東西,如果強硬的制止,就是一場雞飛狗跳。
耐住性子了解不善表達的她,到底想做什麼,再試著討價還價,用她懂的詞彙跟她協調,
如果妳有時間、如果妳有耐性、如果妳不跟著小孩急躁生氣,如果懂得用別的話題轉移戰場,
很多時候都是可以親子盡歡,完美收場的。
<寶寶,打打打>
原本大方的寧小姐,近來演化成怕生黏媽的孩子,有時不願意打招呼,我也不會強迫她,但是公婆就未必順她的意。
親子台的大堆頭唱遊還有天線寶寶的電視寶寶時間,向來是她的最愛,但是最近狀況變了!
她對影片中一群幼兒小孩感到害怕,甚至會嚇哭出聲!
拍打書本、雜誌報紙上的小孩照片,嘴巴還念念有詞的說:打打打!
外出時也對於相仿的學步兒視若無睹或是消極規避,更不用說要一起分享物品,絕對是崩潰大哭收場~~~
但是年長一些的哥哥姐姐,卻是讓她眼睛一亮的羨慕對象。
寧霸有點擔心會不會是前幾次聚會中不美好經驗的延續。不過我觀察的結果,似乎不是這樣。
我感覺是一種不信任、不安全的危機感。
有時候她不服從聽話的時候,大人慣用「妳如果不XXX,我就把AAA(玩具)給某某弟弟或某某寶寶。」
→ 從她的表情看得出來,她很惶恐。
公公婆婆近來催生二寶催得兇,常常把「媽媽生底迪來跟你玩...之類」掛嘴邊,從她狂搖頭的行為也可想見她的緊張。
很可惜,說來很歉疚,我曾經也淪為劊子手,有時會用其他孩子如何如何當話術,來威脅她聽話就範,
在我一開始警覺之際,我馬上試圖收回這些話,只是或許在她生活空間還是充斥著這些恐嚇言語,
這種不安全的不信任感,當然與日俱增不曾消退。如果從現在開始還來得及,我想試著跟家人溝通。
這是連大人都不喜歡的感覺!何苦施加在一個孩子身上。不要再使用這類的威脅話語,不要莫明生出一個角色來施壓製造恐懼感,
速成的威嚇處罰,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讓她更困惑,並不是有效的管教章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