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 FIRST LADY 馬太太(青姐)部落格 的一篇文章,校園霸凌的新聞又吵得沸沸揚揚,講得彷彿是全台子民的切身之痛一樣。
不過很可惜,一如往常,又再次看見這個存在已久的校園生態,被嗜血的新聞人、政客吵成一個大型靶場,不知民間疾苦的官員樣板交差,只懂得以暴制暴。
一個上下交相賊+無的放矢的亂象,讓師生以及教育體系都受了傷,不幸的人被秋後處決,幸運一點的只能舔著淌血的傷口流眼淚。
放槍結束的新聞人、政客,拍拍屁股又另闢一個新靶場,明天太陽升起,霸凌、欺負的橋段還是像空氣般無所不在,只是如同被壓制坐在垃圾桶旁邊一樣,鎮日被這些不舒服的臭氣鬼魅纏繞著。
勒索、打人、加入幫派,動手動腳舞刀弄槍,才叫霸凌嗎?
別忘了精神以及言語暴力,也是厲害的武器,童話故事「小公主」以及美國校園YA片常看見的集體孤立與嘲諷
{我們一起不跟OOO好!} {是我的朋友,就不能跟OOO說話...} 就是最佳的不良示範。
在過往的成長經驗,不乏模範生、以及許多條件甚佳的同學,善用他們的優勢,集結煽動群眾,或是把他人家庭環境、殘缺不足、個人生長發育的條件(高矮胖瘦),當做訕笑的把柄。
懼於同儕壓力或是佔上風的快感,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曾經一時無明的成為幫兇,或是悶不吭聲的助紂為孽。
現在的我,也有了孩子,也經歷更多社會的弱肉強食。回頭想想,我更加相信:這些加暴者他們不是生下來就會欺負人!
或許是周圍的環境、教養造就他必須懂得 <靠勢>,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!( PS. 我認識一堆叫俊傑,父母取名時是否希望他從小就識時務?)
懂得<得勢>,這是從遠古原始人到深宮內苑就傳下來的道理。( 可以去翻翻歷史課本或看港劇、韓劇.....)
懂得<避凶>,好漢不吃眼前虧,忍久就習慣了,至少保有老命一條。( 葉問、黃飛鴻這類電影也教了不少..... )
只是現在的社會不一樣了!如果30年前就存在的事件,在這個時空卻被無情的擴大,可是大環境的進步變遷,沒有救贖反而是蔓延成重症。
因為生育少,每個小孩都是寶,身旁的師長往往演變成幫兇推手,教育反而讓這些小孩不得其解。
突然讓人覺得進學校的教育學得是什麼?身為父母教了他們什麼?
是否好需要一些課本沒寫的的東西來教育孩子,甚至讓他們保護自己,尊重別人。
是的,許多教育學者以及文章都有提到,這個社會迫切需要【品德教育】,需要父母拾回【親職教育的責任心】。
上一代至下一代皆然,因為教育是播種傳承,是潛移默化的身教。不是我付了學費,學校就該買斷打包的全權負責。
這也不是掃地洗碗擠痘痘。
千萬不要奢想今天教,立馬就改過不再犯。自己長時間與孩子相處的人,應該懂得固中道理。
在寶寶團體時間,難免有肢體推打或掠奪,寧小姐她遇到的第一時間反應,當然是撲進媽媽懷裡哭。 久了發現,動手以及被欺負的永遠也是無盡輪迴的固定班底,於是寧寶的選擇就是不喜歡同齡孩子,只喜歡自己玩,只喜歡跟大的孩子玩,孤僻原因其來有自。
我開始在每次的眼淚之後,教育她試著反應與反抗。哪怕是向對方尖叫大喊,都是努力,也是改變。
意外的發現,她雖然還是恐懼,但是開始懂得閃避,發展屬於她的應付之道。
對於未來環境,我是不敢預設太多,但是我一定要教會孩子自保,教會他懂得及時反映,懂得拿捏不強出頭、不硬碰硬的正義感,最重要的是感同身受的同理心。
她會知道人生不會永遠佔上風,不勞而獲的奪取終將加倍轉嫁成人生的慘痛代價!
他會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,團體行動的快感有時未必是用在一件道德的事。
何不讓這些 +1 成為正面的力量?
只要有一個家長願意教孩子這樣做,慢慢一切會有所改變,包括對那些習慣欺負動手的孩子,不姑息、不默許的反映,是斷絕他們快感上癮前的警告。
我也相信孩子她會意識到這才是真正的和平。
我們珍惜和平,所以更需要正義。
to my little girl.................